|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課程一120412

This version was saved 11 years, 11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林彥廷
on May 1, 2012 at 12:00:22 pm
 

課程訪談影音紀錄與再現

時間2012.4.12. 第一次課程

                                 影音紀錄之構成 

紀錄片的意義(李道明http://techart.tnua.edu.tw/~dmlee/article.html

讓我們歸納出紀錄片的幾種要素:

(一)紀錄片是有觀點的,而且通常是有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的紀錄片才被當成藝術作品, 否則可能會被認為是宣傳片,減損其藝術價值

(二)紀錄片必須源自用攝影機透鏡對真實世界的捕捉, 因此任何對真實世界的偽造、扭曲、干預,都被認為是不適當的, 甚至會引起觀者的強烈抗議,因為它破壞了「紀錄片」這個詞與觀者之間所共有的默契---- 紀錄片所再現的影像是「真實的」。

西方電影史上第一個對紀錄片下定義的是英國紀錄片之父約翰˙格里爾生。他認為紀錄片應當是「對真實事物做一種有創意的處理」註六。這個長期以來引起爭議的定義,具有創造性的模糊,自身也有相互矛盾之處,可是雖不能讓人滿意,卻也適用於所有的紀錄片形式(甚至也可應用於非紀錄片的作品上),因此過去六十多年來也沒有人能提出一個更讓人信服的定義。

根據英國紀錄片學者布萊安˙溫斯頓的說法,這個定義含有三個層次,就是藝術性(創意)、戲劇化(處理)、與科學的證據(真實事物)。但我們若仔細思考這個定義中「有創意的處理」這個詞,是有它嚴重的漏洞存在。比如說奧利佛˙ 史東導演的劇情片《誰殺了甘迺迪?》也是根據真人真事所拍攝的一部影片;與完全同樣題材的紀錄片相比,它所不同的只是----由演員來演出所有的情節,而且所有的拍攝都在導演全盤控制之中。《誰殺了甘迺迪?》當然是對真實事物做了一次「有創意的處理」,但這部片絕不會被誤認為是「紀錄片」。

由外觀形式上很容易辨識出----它乃是一部道道地地的劇情片;若要說跟紀錄片有什麼關係,頂多有人會認為它也可稱為是「紀錄式戲劇」(docudrama)。以演員重演,照劇本操演,這就是一種戲劇,是虛構的。這一點無人可以否認。即使有一些影片用演員根據劇本演出拍攝,但把它的形式外觀拍得有如一部紀錄片那樣,它仍然不是紀錄片。在學術上把這種影片稱之為「假紀錄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以「真實事物」作為拍攝的對象,乃是紀錄片最重要的一塊基石,沒有它,紀錄片就不成其為紀錄片了。

 

錄片拍攝前的準備,題材的構成 (紀錄片Uma Chen Film 寫於 20107622:33

先問自己..... 

1.這個領域是我早就明白了解的,而且我還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2.比起其他任何可行的題材,我有很強烈的情感繫於眼前的這個題材。 

3.我能客觀 而且公正持平來紀錄。 

4.對於這個題材我有很強烈的意願去做更多的學習和嚐試,甚至是面對挑戰。 

然後再問自己.. 

5.拍攝這個題材的重要性對我有多大,又有什麼意義? 

6.我在這個題材裡能找到的不尋常或有趣的地方是什麼

7.這個題材可見的特殊之處在哪裡

8.為了吸引觀者的注意,我可以把影片的焦點縮到多小,或者,有多靠近核心處? 

9.我能揭露什麼? 

【紀錄片必須瞄準人們的心,而不僅是他們的頭腦。】

 

拍寫你的紀錄片http://tw.myblog.yahoo.com/liu-liu/article?mid=4367&sc=1

a.先從看片開始:紀錄片欣賞

影片的構成或分解

講述一件事,片段說什麼

鏡頭可由遠而近,由正面到側面,多種的角度呈現

先拍一個主題,再補拍特寫,最後將特寫插入主題之中

拍影片要多一點的分鏡,先熟悉環境後才能拍,切忌一到現場就瞎拍!

紀錄片的拍攝,過程很重要,先與故事人物建立情感,到時候就得心應手了!

通常拍兩天的片子,卻花了兩個月搏感情,甚至更多。

希望拍出別於廣告的影片,如照顧孤苦老人,或中輟生...等等,弱勢族群的生活面貌!

b.動態攝影的基本概念

特效能不用盡量不用,如拉進拉出,搖攝鏡頭....

先學會穩住鏡頭最重要。

求主題的掌握,再追求技巧。

人物的取景技巧,分全身,半身,胸上,臉部特寫。切記畫面切斷到頸關節、腰關節,膝關節部份。

練習單機作多機使用,最簡單的方法是: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

試著從生活週遭環境拍攝起,如家人生活,到附近購物,喝咖啡.....

分鏡的原理:一小段一小段拍,不要全都錄

做訪談時要注意收音問題,訪談者臉部打光問題。

常見的不良攝影,如畫面不穩,主題不明....

c.拍攝影片的五大要領:

鏡頭穩定、主題明確

鏡頭長度適中

鏡頭要有變化(上拍下拍蹲拍爬上高處拍)

注意畫面基本構圖

收音清晰

 

國際紀錄片的特質

在人類影象發展史上,紀錄片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試圖尋求對現實世界的關照與摹寫,把人類自身的發展和與自然的抗爭以影像的形式再現或表現於世,它對於生活的逼真的批判性與尖銳性更給人類在高速發展的歷程中以反思空間。綜觀當代國際獲獎紀錄片從題材上至少可分為四類:發生在當今世界的具有新聞價值的紀錄片、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科學文化類紀錄片和人類學紀錄片;而國際上比較暢銷的題材則主要集中在人文、社會、自然與環境三大類型上,它們展示了豐富的各國文化,滿足了部分觀眾追求知識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需求,將知識性、趣味性、欣賞性和社會性、教育性等有機地融入節目中。創作的成功與否與其題材的選取有著密切的關係。關注什麼,怎樣關注,始終成為紀錄片創作尋求突破的核心層。選擇什麼樣的人作為其拍攝的對象,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作為其紀錄的主體,都將直接關係著紀錄片最後能否為市場所認可,為觀眾所認可。(外國紀錄片市場化運作的啟示原文刊登于2008年2月4日《紫金網》

 

微電影 

1.微電影的起源來自於2007,由隸屬於巴黎市政府法國影像論壇Forum des images)在第三屆口袋影展Pocket Film Festival)提出。 強調人們從影、電視電腦之後,智能型手機視窗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四螢幕 當時我們將其作品翻譯成手機電影,而將其影展譯為口袋影展Pocket FilmFestival)。

2.微電影(Micro film),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閒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援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週期製作(17天或數周)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制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3.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媒體掀起行動3G熱潮,網友上網的時間被切割得更加分散與零碎,如何在這樣的零碎時間內快速吸引消費者目光短暫駐留?影音數位內容無非是最佳解答,然而,眾大網友們尋求的並不是傳統媒體所曝光的簡短30秒廣告,具有故事性、創意或獨特性的影片才能引起網友們的共鳴,因此,1015分鐘的「微電影」,或是5分鐘內的手機短片引爆這場「微革命」。

「微電影」究竟是什麼?「微電影」以類似拍電影的方式和角度來製作,它和電影一樣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片長極短(約30秒到數分鐘)、製作時間極少(約數天到數週)、資金規模極小(約數千到數萬元),以網路為平台的原創影片。「微電影」一般選擇在免費的網路平台播出,透過網路傳播爭取曝光。

因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微時代」來臨,「微電影」藉由網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媒體平台播放,網友可隨時隨地下載觀看,普及度遠大於傳統電影模式,且拍攝費用或媒體費用亦相對低廉,當然有助於在商業市場上快速蔓延。伊莎貝爾喜餅《12星座》廣告因此分眾化計策成功引起網友熱切討論;而薇閣汽車旅館更請來廣告名導操刀製作《薇閣小電影》,短短三週內就吸引26萬人次造訪其官網觀賞。

許多企業精準運用「微電影」行銷,蔡康永應韓國廠商之邀執導7分鐘短片《縱身一躍》,這種商業廣告和微電影形式巧妙的融合,「微電影」變成電影和廣告的混血兒,更成為一種傳達品牌理念的「高級廣告」。就連今年總統大選,馬英九競選辦公室也跟隨此波熱潮,拍攝兩部「微電影」「愛情簽證」與「國旗女孩」,成功贏得媒體與網友們的好評,這種病毒性的傳染效力,正是「微電影」最可怕的地方。

「微電影」在商業與廣告上的應用可視為「順應Web3.0時代被創造的新興行銷術語」,新媒體將成為未來影音的主流力量,如何能夠和觀眾互動,提供「娛樂、知識或資訊」,透過「微電影行銷」將感性元素與品牌個性與定位作出一個巧妙的連結,端看各個企業主如何發揮巧思與創意。

但說實在的,微電影(或稱迷你電影)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真要追溯也沒有明確的起源點,畢竟廣告長一點或故事完整一點都可以拿來這樣說好處是廣告的電影給人認知上的差別而已

 

影片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7sPInT5gRk&feature=related

社工的一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wzOw33iNDo&feature=related

你怎麼做孩子正在看

http://www.wememap.com/blogs/1609120111

2011年十大扣人心弦的微電影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