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8

This version was saved 11 years, 11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何庭仙
on April 12, 2012 at 1:09:16 am
 

8.(4/12)觀察法 (B)

 

 


 

本週版主:


由負責報告組別全體擔任版主,並選出一人做為
輪值主席

 

書目整理:


請整理相關議題的各種書目,包括課堂講
義及同學提供的材料,及自行找尋的參考資料

 

上課筆記:


上課內容與討論 Lecture and Discussion
由負責報告組別整理上課筆記,大家補充。

 

課前準備 Before class


在上課前撰寫課堂講義之摘要及心得,
負責報告組別要準備回答問題。


袁慧敏:觀察研究法

 

一、定義:研究者在自然的或受控制的情境下,針對研究目的,對看到的現象與行為的發生作記錄並解釋。

二、種類:1.自然觀察:田野觀察2.實驗觀察:在設計下的實驗場域中觀察3.結構觀察:在詳細的觀察計劃下記錄,可以作出歸納3.無結構觀察:在目的與要求下作探索性的觀察4.直接觀察:注意受事者會因知道被觀察而表現的不真實5.間接觀察:請團體中成員代為觀察或以用過物品來觀察6.時間取樣觀察:設定系統時間與觀察次數7.事件取樣觀察: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

三、優點:1.可蒐集非語文行為2.情境自然3.持續性4.一手資料的獲得

四、缺點:1.效度不高2.不易量化3.小樣本,不易推廣4.研究倫理上的限制5.不易訓練觀察員6.月暈效應(以偏概全)7.在介定時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

五、工具:制各種評定表記錄

六、方法:依據研究主題決定研究方法→決定觀察團體→訓練觀察人員→取得同意→取得被觀察者之信任與建立和睦關係→記錄→分析研究

七、注意事項:1.觀察所得可能只是研究的一小部分2.觀察者對觀察的環境介入影響程度為何3.資料是否可靠4.效度往往偏低

 


 

黃雅寧心得  參與觀察:接近與疏離的調和 

與觀察法

定義 :研究者進入研究對象的環境中,與研究對象發生面對面的社會互動,經過一段期間,以漸進的、有系統的方式蒐集資之科學調查方法。其目的是從每日真實活動中,發掘人生活在實質上和理論上的真相。透過與觀察法,我們可以描繪出發生麼事?誰或麼事物涉入?發生在何時何地?如何發生?以及為麼這件事會在其特殊情境中以此方式發生?這至少可以反映與者的觀點

 

蒐集資的技術 

與觀察法蒐集資的方式可粗分為在與中觀察、訪問、文獻分析、研究

者親身體驗等四大。這些技術通常依照研究者所擬重點和策需要,而作同的組合運用。

  1. 在參與中觀察:「觀察→分析觀察結果→集中焦點→再觀察」的程序,在觀察期間,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閒聊時,應儘可能多聽,並適提出問題以延續話題。
  2. 訪問:訪問是正式的提出問題,當研究者的問題逐漸清晰且定義明確時,就可進訪問。訪問包括非正式訪問(閒聊)、正式訪問和深訪問。
  3. 文獻分析:採行參與觀察法的研究者,通常廣泛採用各文獻,這些文獻可用作為觀察與訪問結果的有力論據和證。文獻別包括文件檔案、報紙、錄影帶、錄音帶,甚至還可包括研究對象使用的器具。
  4. 親身體驗:研究者直接與局內人世界所得的經驗,是具有絕對價值的研究資料,親身經驗的價值在於:經由親自去做某些事,研究者可以像局內人一樣去感覺。

研究步驟Research procedures

  1. 界定問題:必須對研究的現象有基本的瞭解,對可能的結果也至少要有粗的概
  2. 進入觀察環境:必須考慮自己的興趣和能
  3. 在每天的生活中觀察
  4. 發展與維持關係
  5. 觀察並蒐集資料:主要方法包括前述的:在與中觀察、訪問、文獻分析、個人體驗等四種。
  6. 筆記、記錄和檔案
  7. 分析與理論建構
  8. 離開研究環境並討論結果

口述歷史:「錄音訪談(interview)的方式蒐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史意義的個人觀

點。口述史訪談指的是一位準備完善的訪談者(interviewer),向受訪者interviewee)

提出問題,並且以錄音或錄影記錄下彼此的問與答。 訪談的錄音(影)待經過製作抄本(transcribed)、摘要、引這些程序後,儲存在圖書館或檔案館


 

清水龍哉:觀察研究方法摘要             

 

觀察研究的定義 

 

    觀察研究法屬於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觀察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的情境或控制的情況下,     根據既定的研究目的,對現象或團體的行為做有計畫與有系統的觀察,並依觀察的紀錄,對現象或團體的行為做客觀性解釋的一種研究。

 

觀察研究的種類 

※自然情境觀察/人為實驗觀察

※有結構觀察法/無結構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非參與觀察法

※直接觀察/間接觀察

※時間取樣觀察法/事件取樣觀察法

 

觀察研究的優點現制 

 

優點 ﹝吳明清,1991

 

  可以蒐集非語文行為

  可在自然的情境下蒐集資料

  可以蒐集蹤貫的資料

 

  現制 ﹝吳明清,1991

   自然觀察時,外在效度不高

   量化不易

   推廣不易

   若參與觀察,效度不高

   若採單面觀察,會有研究上的現制,也會有侵犯他人隱私權

 

觀察法的工具 

 

   研究者在進行結構式觀察時,可以透過明確的觀察項目或紀錄表格﹝檢核表、

評定量表﹞,來做觀察記錄。

 

觀察研究法的步驟 

1、決定研究的目的 2、決定觀察被觀察對象的團體 3、訓練觀察人員 4、爭取受試者與相關人員的同意 5、進入團體,取的被研究對象的信任,進而建力和睦的關係 6、進行觀察與紀錄 7、離開觀察研究的情境,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運用「觀察研究法」的注意事項 

 

1﹒觀察研究現於可客觀觀察及記錄的行為為對象,但這些只是要研究的行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研究者必須要注意兩者的關聯程度。

2﹒觀察研究需注意觀察者的介入或出現。

3﹒對研究者是否能取客靠的資料要考驗。

 

觀察者信度與效度 

 

    觀察研究必須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才有可信度。

可以以下列三種方法來了解觀察的信度。

1﹒使用不同觀察者在相同情境中同時觀察

2﹒使用同一個觀察者在不同時間觀察

3﹒使用不同觀察者在不同時間觀察

效度方面觀察的效度是指觀察結果的正確性,效度越高,表示觀察結果越能顯現欲觀察的行為特徵。



課後分享 After class


在上課後提出你的心得及想法,研究規劃,
如果有相關資料分享,請提原件或連結。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