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View
 

10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袁慧敏 12 years, 3 months ago

10.(4/26)焦點團體法 (A) (第二次學期報告)

 

 


 

本週版主:


由負責報告組別全體擔任版主,並選出一人做為
輪值主席

 

書目整理:


請整理相關議題的各種書目,包括課堂講
義及同學提供的材料,及自行找尋的參考資料

 

上課筆記:


上課內容與討論 Lecture and Discussion
由負責報告組別整理上課筆記,大家補充。

 

課前準備 Before class


在上課前撰寫課堂講義之摘要及心得,
負責報告組別要準備回答問題。

 

李子平---焦點團體與深入訪談法比較

文章摘要:

(一)焦點訪談與深入訪談是兩種無結構式的訪問。

(二)無機構式的訪問最大的特點就是彈性大,能充分發揮訪問者與被訪問者的積極性。

(三)焦點訪談是開創各種可能的答案,而且這種答案不是在公共論述裡有的。

(四)深入訪談則是找問題,是要看受訪者關心什麼問題。

(五)訪談有很多種:由諮商公司、廣告公司在售貨或推動公共計劃時所採用者,稱為“焦點團體訪談”。

(六)焦點訪談最大的優點,是此法在短時間內能針對焦點問題提供了觀察大量語言互動的機會。

(七)所謂的焦點訪談也是一種情境模擬。研究者針對研究主題設計若干問題,請受訪者針對此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八)焦點訪談研究者必須具有篩選資料的能力,才能蒐集到有用的資料。

(九)焦點訪談的目的是受訪者接受刺激,而且受訪者不止一個人,是一群人。

(十)焦點訪談刺激出來的記過,不見得有語言,也不是必然性,而是一種可能的結果。

 

焦點訪談的應用:

焦點團體訪談法被運用在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大約有五十年之久了。初期,焦點團體訪談法主要被運用在市場行銷方面的研究;後來才逐漸被運用在社會科學如:教育、社會工作、婦女健康與護理等領域之研究。

 

訪談法的特性如下:

 

(一)、焦點團體訪談法的團體是由非正式的團體成員所組成的組合體。

 

(二)、在團體中,主持人的角色主要是要求參與團體的成員,必須針對預先設定的議題,表達他/她個人的觀點與意見。

 

(三)、通常,焦點團體訪談法的團體,往往是由八到十二人不等的成員所組合而成。

 

(四)、團體互動過程,主要由一位受過團體動力訓練的主持人,針對研究之議題,負起引導團體成員互動與討論的責任。

 

(五)、在焦點團體討論過程中,主持人主要目標是在刺激參與團體的成員之觀點,並透過團體互動過程中,表達其感覺、態度與想法,以便能夠從團體互動中,獲得團體成員的主觀經驗與意見。

 

(六)、基本上,焦點團體訪談法在團體中所討論的內容,無法產生量化的資訊,或將研究結果進一步推到母群體。

 

參考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dolayoga-19640824/article?mid=-2&prev=4996&l=f&fid=85

《社會科學方法新論》石之瑜 著,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教育研究法》葉重新 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黃雅寧心的『教育研究法:焦點團體訪談法』

 

焦點團體訪談法(Focus Group Interview)是針對研究問題進行

集體性探討,於互動過程中刺激成員意見的形成。

 

焦點團體訪談最常被使用於下列目的

㆒、要獲得㆒項有興趣主題的㆒般背景資料。

㆓、要產生可用比較量化的方法檢驗和進㆒步研究的研究假設。

㆔、刺激新想法和有創意的概念。

㆕、要調查新方案、服務或產品等問題的潛在性看法。

五、要了解產品、計畫、服務、機構或其他有興趣之主題的印象。

六、要了解受訪者如何談論所關心的現象,然後協助設計可被用於較量化研究

的問卷、調查工具或其他研究工具。

七、解釋先前所獲得的量化結果。

 

焦點團體訪談法的準備工作 

一、                界定研究的目的:界定研究目的是實施焦點團體訪談的首要工作,同時也是往後各項工作的指引,據以決定後續的工作方向。

二、                在焦點團體訪談的過程中,若能提供主持者適當的訪談指引,使其有所參酌,當可確保焦點團體訪談的順利運作,以進㆒提高訪談的成

三、                決定訪談的質量:焦點團體訪談的數量係指參與焦點團體訪談的㆟數、焦點團體訪談時所需花費的時間、以及焦點團體訪談辦理的次數等。

 

焦點團體訪談的抽樣

焦點團體訪談的抽樣,是指選擇參與焦點團體訪談員的方式。般說來,由

於執行焦點團體訪談的研究目標與量的研究並不相同,所以有關選樣的程序,通常不能直接應用(Borg, Gall, & Gall, 1993)。從標的母群體隨機選取樣本,通常是量的設計之理想抽樣計。

 

焦點團體訪談的主持者 

選擇焦點團體訪談的主持者必須考量㆕項因素:一、主持者是否具有同理心及正向的思維,能夠對參與焦點團體訪談的㆟員表示尊重和關懷;二、主持者必須對訪談的議題有所認識,並且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在實際的討論中穿針引線,引發成員進㆒步的思考,以做更深入的探討;、主持者應該具備傾聽的技巧及自律的精神,避免在訪談滲入個主觀的看法;、主持者的友善舉動、親切行為、以及饒富趣味的幽默感,有助於緩和訪談的氣氛,增進訪

談的成效。

 

焦點團體訪談資料的分 

焦點團體訪談資料的分析性質,經常是由蒐集資料的目的及研究的問題來決定,而其所要求的分析量則會因為其研究目的、研究設計的複雜性、以及採取簡單分析而容易達到結論的程度而異。

 

焦點團體訪談結果的報告

焦點團體訪談結果的報告,主要是在呈現研究的成果,同時也是整個研究過程中

的最後階段,其優劣直接會影響到讀者的評價。

 


何庭仙 --- “焦點團體訪談法

焦點團體訪談法(Focus Group Interview)主要是募集少數的調查對象,採用座談會的形式,針對某一主題來進行發言,進而彙整並分析受訪者的意見與想法。此方法通常是大規模「定量」調查的前置調查,作為掌握問題、設定調查中所要查證的假設、問卷答案的擬訂之參考。除了可將調查主題更聚焦外,委託調查者及調查設計者亦可利用單面鏡觀察受訪者,藉此觀察受訪者的表情與及態度。

     焦點團體訪談最常被使用的目的:

²要獲得一項有興趣主題的一般背景資料。

²要產生可用比較量化的方法檢驗和進一步研究的研究假設。

²刺激新想法和有創意的概念。

²要調查新方案、服務或產品等問題的潛在性看法。

²要了解產品、計畫、服務、機構或其他有興趣之主題的印象。

²要了解受訪者如何談論所關心的現象,然後協助設計可被用於較量化研究的問卷、調查工具或其他研究工具。

²解釋先前所獲得的量化結果。

     焦點團體訪談的準備工作 :

²界定焦點團體訪談的目的,包含目標及所預期的成果。

²發展擔任主持者的指引。

²決定焦點團體訪談的數量,其內容包括訪談所需的時間、參與焦點團體訪談的㆟數、以及焦點團體訪談辦理的次數等。

²選擇焦點團體訪談的場所。

     焦點團體訪談資料的分析 :

²了解你的研究環境需要什麼。

²資料分析者必須親臨焦點團體訪談。

²並不是每項資料都有分析的價值或能夠加以分析。

²資料分析的基礎取決於研究的目的。

²謹防個㆟的偏見或先入為主的看法。

²扮演忠實的發言㆟,真實反映參與者的意見。

²研究的結果或發現可以視覺化,以吸引讀者注意。

²避免呈現各種觀點的出現次數,以免誤導讀者。

     焦點團體訪談報告的呈現 :

²指出箇中要點,並深中肯綮。

²清晰有效的報告相當費時。

²要能提供真知灼見,啟迪讀者。

²研究結果宜能嘉惠相關人士,尤其是參與焦點團體訪談者,而不是僅為一己之利。

²運用多樣化的報告策略。


周莉娜_焦點團體訪談

集體晤談是研究者約請若干被試集體談話,蒐集資料的方法。所以習慣上也稱座談會。    集體晤談的好處是一次可以聽到各方面的意見,而且參加座談的人之間也可能互相啟發,使對問題的意見更接近全面、深刻。
    
集體晤談一次參加的人以10人左右為宜,儘可能參加的人有一定代表性,同時要注意是每個人都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
(一)設計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對同一團體中的不同成員進行對比,看他們對研究問題的看法存在什麼異同,可以採取如下幾種策略:1)在同一團體中使用相同的訪談問題,看不同參與者的回答是否存在異同2)在同一團體中就同一研究問題使用不同的訪談問題進行提問,看這些不同的訪談問題是否會導致參與者提供不同的回答;3)對同一團體系統地變換提問題的程序以及問題的語言表達,看成員之間的反應有什麼區別。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對一個社會現象進行追踪調查,了解同一團體在一段時間內就該社會現象的看法或態度所發生的變化,我們可以在不同時段對這一團體進行訪談。
    
如果訪談的目的是對不同團體之間的異同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對這些團體詢問同樣的訪談問題,看它們的反應是否存在差異。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對數個團體在時間上的變化進行對比研究,我們可以同時對數個團體進行多次追踪訪談,在考察每一個團體是否發生變化的同時,對比數個團體所發生變化之間的異同。
(二)抽樣
    
在焦點團體訪談中,為了便於交流,所有的成員都應該可以面對面地看到對方,也都應該有充分發言的機會。因此,團體的樣本不宜過大,一般為6.一10人。如果研究的目的只是對有關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希望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多人的看法,也可以適當增加人數。
    
如果研究涉及到多個團體,一般來說,團體的數量為3-4個比較適宜。如果研究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獲得對有關議題的不同看法,需要對資料進行細緻的內容分析,那麼也可以適當增加團體的數量,如6-8個
    
在挑選參與者時應該注意其同質性,他們在社會地位、教育背景、職業、性別、種族、年齡、輩分等方面異質性太強,可能會產生戒備心理,不願意主動發言。這種情況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來說尤其明顯。但同質性不是態度和看法上的不同。後者正是焦點團體訪談所希望發現的。
    
當然,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具有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時如何互動,也可以有意把他們放到一起進行訪談。例如,如果我們希望了解父親和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就應該將父親和母親召集到​​一起進行討論。
    
除非有特殊要求,最好選擇對研究者和參與者都是人。原因是:生人不熟悉,對研究更加有新奇感,可能比較積極地投入討論。還有,生人之間不必像熟人那樣講究交情和麵子,可以比較坦率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從研究者的角度看,我們對生人的情況不了解,他們提供的信息應該更加有價值。
    
當然,如果討論只適合在參與者相互之間是熟人的情況下進行(比如,某商店內部營業員對該商店經營管理的看法),我們只能選擇熟人。
    
不要把對研究者是熟人和人的人同時混合在一個團體內。如果這兩種人混在一起,研究者可能有意無意地對他們表露出親疏之分,研究者這種區別對待的態度可能使參與者產生不平等感,特別是對那些與研究者是人來說。
(三)實施
    
研究者不僅要許諾自己對參與者的信息絕對保密,而且應該要求參與者對彼此的信息絕對保密。這一點在團體訪談中特別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參與者對訪談的信任程度,對訪談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向參與者交代基本規則,如:1)一次只允許一個人說話,不要“開小會”2)不要讓少數幾個人統治會場3)參與者可以自己組織討論,不必等待研究者介入,發言的人要面向大家,不要只是朝著研究者一個人;4)後面發言的人應該盡量與前面發言人的談話內容掛上鉤;5)盡量使用自己的日常語言;6)所有在場人的經歷和看法都同樣重要,沒有“好壞”之分,歡迎發表不同意見。
    
為了避免“集體性思維”和“同伴壓力” ,建議每一位參與者作一個簡短的發言。之後再放開討論。另外一個辦法是,請所有參與者在發言之前先花幾分鐘寫下自己的想法,以便強化他們在團體中發言的願望和能力。


彥廷摘要:問卷調查,深入訪談與焦點團體法

 

問卷調查

以設計好的問卷進行訪談

優勢

1. 大規模調查

2. 結果容易量化

 

特點

1. 題目固定,答案給定,未必能反映受訪者真正意見。

2. 受訪群體的隱性因素會引導調查結果

 

深入訪談

優勢

1. 開放式問題,訪談結果不受拘束

2. 研究者與受訪者共同重新經歷主題的情境。

 

特點

1. 專精小樣本,難以大規模研究。

2. 主體或許會引起受訪者不愉快,尷尬,再度創傷等。

 

焦點團體法

優勢

1. 避免主流意見的壟斷。

2. 開拓新問題。

 

特點

1. 未必能發現所謂的答案。

2. 團體中表達能力較強者可能引導討論。

 

 


 

 

周莉娜_proposal

主題泰國華青幫改變的狀況

前言

1317世紀的泰國華人的情況有很多中國人、特多是男性移民到泰國、期中泰國的情況到處會看到中國系統的泰國人,大部分是從中國南部來例如潮州、客家、福建、海南,最多的是潮州人有56%,他們住在chaopraya大河附近和泰國的中部。另外客家人有16% ,他們幾乎都是移民到泰國南部像宋卡(Songkhla)、普吉(Phuget),跟中西部的叻丕(Rachaburi)、北碧(Kanchanaburi),而海南人占了11% ,主要在泰國的中北部和南部的北邊蘇美島(Koh Samui),海南人的特色是經營廠礦。福建人有7%, 多在南部。但是當時在泰國,政府沒有登記姓名,所以和泰國女生結婚生下的孩子並沒有將漢姓保留下來。

研究目的主要在於探討當時泰國的情況與華清幫運動,想了解發生如何、現實的目的、再加上對泰國情況的影響、時變成紅字會之後都給泰國干擾的狀況如何。

研究價值調查資料(書、新聞、雜誌等)、訪談人家地位。

研究方法口述歷史、泰國國際檔案館、二手文獻蒐集。

發展的歷程與分述如下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代的紅字兵變、泰國政府政策跟紅字措手

泰國華青幫趨勢

況且基本上都承認泰國曼谷時代之前是泰中文化合璧,而泰國社會的中國人變化率泰國比其他國家還高,反而泰國跟中國的文化、宗教、信念、外表等等,都同類。泰國人本來也沒有把中國人當成外國人的觀念,也許泰國人比較多跟中國人結婚。但是中國移民的社會有不同的觀念,中文的語言有分,例如潮州話、福建話、廣東話等,另外又分成早期移民代跟現代移民代,造成本來的問題就更嚴重,結果泰國華人的社會就有分社不同的組,而使用泰國的觀念來看就是華青幫(紅字會)。

理論的特徵

一、華青幫對泰國人社會的影響

  1. 改變與影響
  2. 泰國人地位的觀察
  3. 普吉、拉廊的紅字開動叛變
  4. 曼谷的紅字叛變

 

二、泰國華青幫的發展與未來

  1. 目前互相幫助的目的
  2. 後來不同認得想法、分組不同的種類

 

研究結果

泰國華人的天地會、從拉瑪二世鄭佛代就開始有活動,是為了互相幫助,而到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代就叫紅字會,跟之前的天地會不同,然後就變成黑手黨,結果就變弱、沒有動力以拉瑪六世奇拉馬蒂初期代就解散。


 

佩環的研究計畫

 


佩環---多元方法論的視角:同步採用焦點團體法與調查研究法

 

社會科學研究很早就明瞭每一種研究取向,都有它的長處,亦同時有其缺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社會科學研究應該放棄單一理論取向,單一研究方法的思考研究問題模式,而採取多元方法論 (triangulation) 的視角來進行研究。這樣的概念是認為藉由多元方法論的思考,可以彌補存在於單一研究取向所造成的偏誤(Creswell, 1994) oDenzin (1989) 指出多元方法的視角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來思考。這四個層次包括資料來源的多元化 (data triangulation),研究者的多元化(Ïnvestigator triangulation) ,理論架構的多元化 (theory triangulation) ,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 (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 。在這一節中,我們將由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的調查研究/第 3 期層面來討論如何在研究中同步使用焦點團體與調查研究法。

 

一般而言,多元研究法視角是指研究者合併使用二種或二種以上的研究方法,對同一現象來進行研究。合併的方式可以採取在量化研究取向典範 (quantitative paradigm) 或者質化研究取向典範 (quali­tative paradigm) 內,使用多種研究方法來搜集資料。譬如,在同一研究中,混合使用實驗法及調查研究法。或者,在同一研究中,合併使用參與觀察與深入訪談。除了單一典範內的多元方法外,研究者亦可合併使用質化與量化典範下的研究方法。例如,調查研究搭配深入訪談法。多元研究方法取向除了使研究者能針對研究結果的收斂性效度 (convergent validity) 進行檢驗外,亦可增加研究的深入及廣度,使研究者對現象界的各種層面有更多的暸解。而經由對照、比較不同研究方法所得出結果的相異之處,亦可使研究者產生洞識,有助於新的研究視野的產生。

 


 

我會遲到, 給您帶來不便,真抱歉!

 

池袋中華街的功能                清水龍哉      

    說到日本的中華街,平常指的是橫濱中華街、神戶南京町和長崎新地中華街等的“三大中華街”。這三大中華街都是在幕府末期的開放港口城市形成的中華街而老華僑創建的。老華僑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前,主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由廣東、福建、上海等來的人民構成的。新華僑則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由在日本就業而取得永住權的人、取得日本國籍的留學生、日本人的配偶、日本殘留孤兒的家人構成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尤其是1978年以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在日本的中國人人口迅速增加起來。80年代中期以後,越來越多的新華僑開始住東京池袋站北口附近。新華僑經營的中國餐廳、中國食品雜貨店、中國書店、中文報社也隨之增加。目前很多高學歷以及從事高技術工作的新華僑也開始到附近居住了。池袋中華街與老華僑發展的日本三大中華街所不同的是它是由新華僑創建的。在加上老華僑和新華僑的生活形態,依靠的人際網路有所不同。新華僑怎麼運用此中華街,透過與老華僑創建的日本三大中華街功能的比較和田野調查要探討釐清此問題。

 

文獻

『中国系移住者とチャイナタウンをめぐる一考察--呉景超『唐人街』(1928)から考える』

田嶋 淳子

 

『日本九州地區的唐人街』

和田 正廣蘆 益平

 

『池袋のアジア系外国人─社会学的実態報告─』

奥田道大田嶋淳子編,1991

 

『池袋チャイナタウン-都内最大の新華僑街の実像に迫る-』

山下清海

 

『華人社会がわかる本-中国から世界へ広がる華人ネットワークの歴史,社会,文化-』

山下清海

 

『唐人街』

呉景超

 

先行研究

研究方法

◎預期成果


袁慧敏的研究計劃

 

題目:流動的印記─梅縣水客下南洋的歷史研究

研究動機:孫中山先生在其第一次自檀香山回大清國時,曾歷經一道道的海關查緝過程,無論查緝的成 效為何,此現象說明了直至清末,私帶貨物的風氣盛行,因而海關查緝的動作不斷,即便如此,私帶貨物的情況仍未被完全制止。因為走私貨物有利可圖,使得中國華南沿海一帶居民 除了原鄉身分外,更有機會取得另外一個身份─水客。水客本身的知識條件在原鄉中可能雖非位於上階,卻也非目不識丁,故在中國的傳統鄉村社會中應具有一定程度的聲望。另外, 經商所講求的誠信也是水客具備的條件,透過海內外往返的經驗,水客容易將自身所見所聞傳回原鄉,成為開啟原鄉人士對外界的瞭解,進而可能造成華南沿海一帶人民移出的原因之外,在海外華人的相關議題上,不乏前人對中國人移出的原因進行研究,到了二戰結束後,特別是位於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都各自爭取獨立並同時進行國族建構,故研究焦點漸漸轉向至華人移民對居住國的認同歷程。鑒於前人將水客的敘述多半停留在單純的貿易行動,並未進一步討論水客與華人移民之間的關聯性,故本研究試圖以廣東省梅縣的水客為例,研究梅縣水客本身的歷史發展過程與針對前往荷屬東印度的梅縣水客進行討論。

研究問題:1.梅縣水客的歷史溯源

                2.梅縣水客往返荷屬東印度的路徑

                3.梅縣水客與荷屬東印度的社會互動

                4.梅縣水客對原鄉地的貢獻

研究方法:1.歷史研究法:胡適先生曾勉力後學進行研究工作要秉持著「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精神,盡可能蒐集當時代的文獻紀錄,以其更貼近事實的發展過程。因本研究屬於歷史研究,故著重第一手資料的搜集,舉凡族譜、日記、地方志或是行船統計資料等,皆能呈現清末梅縣水客的存在性。

                 2.訪談研究法:由於研究對象多已作古,但歷史記憶仍有機會被傳承下來,故仍使用訪談法針對梅縣水客後代就梅縣水客的生活進行故事性的描述,以補充第一手資料的不足之處使本研究的人的因素豐富。筆者試圖聯繫台北市梅縣同鄉會,就其會內成員進行訪談,主要的訪談問題分二階段,首先詢問家族成員中是否具有水客經驗,倘若有,接著詢問跑船至荷屬東印度的過程。

預期成果:本研究希望填補歷史上對水客的影響性的說明。

參考書目:

1.連心豪。《水客走水─近代中國沿海的走私與反走私》南昌市:江西高校,2005

2.林德榮。《西洋航路移民─明清閩粵移民荷屬東印度與海峽殖民地》南昌市:江西高校,2006

3.梅縣志

 

關鍵字  水客  梅縣  荷屬東印度

 

 

袁慧敏:焦點團體與深入訪談比較

 

※功能:啟發研究者的靈感

※面對社會皆需翻譯成社會用語

 

◎深入訪談法:訪問者進入受訪者的世界,找尋可以進一步瞭解的問題,理解受訪者關心的事。

1.問題意識如何實踐在生活中

2.實踐:注意避免接受到敷衍的訊息,並非真或假。場地選擇貼進受訪者的地方。對地方不熟悉時,參與很重要。不帶制式問題進去,但可以準備。

 

◎焦點團體法:受訪者受刺激,表達出訪問者要知道的答案,甚至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

1.情境模擬,就社會事件的已存現象作討論

2.研究者需有篩選的能力才能在相互發表意見中,找到需要的意見

3.特徵:受訪者對主題有瞭解、焦點就是焦點、強調受訪者主觀經驗→盡情發揮、團體有數個

4.實踐:就討論主題與受訪對象的背景作區隔與準備,因為各群體認知不同。主持人避免主導討論的進行,當討論不熱烈時卻又必須適時的提出刺激。盡可能的準備好錄音錄影,捕捉表情。最後是表達謝意的作法,或接送問題。

5.方法的意義:在同一背景團體下的討論較能歸納出一個總結。運用在弱勢者身上,開創新知。

6.認識的意義:找可能的反應、產生建構性、在焦點團體運作之下,可能出現新的霸權現象。

 


陳美萍-焦點團體法

 

 焦點團體意指針對某特定問題或特定族群組成團體進行資料收集,其優點為省時間,且以小團體訪談,易激發彼此間互動的情形,可談較廣泛的議題,讓研究除了文獻的瞭解外,更可深入明確瞭解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但焦點團體的訪談法缺點則是小團體所談論內容並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情況,且由於多人討論,內容難以控制,較難做嚴謹的比較,因此訪談的主持人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焦點團體的取樣方法:

 

a. 事先了解母群體的分布中我們要的個案

b. 焦點團體的進行以4-6人最為恰當,其中以不超過10人為原則,

c. 瞭解對象的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可搭配問卷同時進行。

 

 

在舉辦焦點團體時,interview guide需具備有下列條件:

 

A.   題目的層次性:題目的層次越多越好,其中重要的可做記號

 B.  題目內容的豐富性:包含個案所關切的問題、研究者不瞭解或需要澄清的問題、個案的需要、對個案本身的影響、或對問卷之外的問題有哪些尚未瞭解等問題皆可列出。

 

藉由半結構式的焦點團體訪談找出個案間的共同經驗,瞭解是否因其他因素而影響,設想足夠的題目(interview guide)後,才能收集豐富的資料,進而才能談論資料的分析。


 

蘇純慧--焦點團體訪談法 

一、 焦點團體訪談法的背景

1. 最初使用在廣告、行銷等,近幾年也開始在教育、心理學上使用。

2. 研究者必須慎選團體的成員,若有持不同意見的人士也可以引起不同的討論。對於地點、環境的選擇也必須注意。

 

二、 焦點團體訪談法的適用時機

1. 想了解一般人對於某些事件的感受或看法

2. 了解不同群體或階層人士的看法

3. 想從團體意見交流中獲取靈感或想法

4. 需要更深入了解某些議題,以利後續的量化或深入的質化研究

 

三、 焦點訪談的準備工作

1. 界定研究目的:明確的問題陳述能使受訪者更容易了解研究目的,使參與訪談的人士進一步討論問題。

2. 事前安排:事前應安排受訪者們見面,讓彼此熟悉,對於座位的安排也應注意,研究者才好控制場面。另外,訪談的次數、時間、地點也應慎選,受訪者才能在最舒適的情況下提供其意見。

 

四、 訪談過程

1. 從一般性漸漸進入主題,但不可太久,以免受訪者失去耐心。

2. 可以以輪流的方式請受訪者回答,讓每位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3. 有時可以利用腦力激盪、虛擬實境等方法幫助訪談。

4. 主持者應抱持中立,若產生不同意見應客觀聆聽。

 

五、 資料分析

1. 研究者可以紙筆紀錄,或是以錄音筆、攝影機紀錄影音。

2. 研究者最好以逐字稿記錄,將完整詳實的內容以文字呈現。

3. 應該以研究目的為核心。

4. 資料分析應該有系統化、順序化、真實性的特性。

5. 研究者應該將所得的資料巧妙的融入於研究中,給予詮釋。

6. 資料分析的三要件:

   a. 發現關鍵的概念:可從受訪者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得知。

   b. 考量字詞意義:應注意受訪者使用詞彙的意義

   c. 重事情境脈絡:注意受訪者是否受他人影響

 

六、 報告呈現

1. 指出當中的要點。

2. 研究者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評判。

3. 研究成果除了研究者自身之外,也能有助於其他人,尤其是受訪者

4. 報告可以多種形式如書面、電子、影片等

5. 把握重點,做多元化的呈現

 

 



課後分享 After class


在上課後提出你的心得及想法,研究規劃,
如果有相關資料分享,請提原件或連結。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